在印度这片土地上,生活着众多民族,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,即便像新年这样的全民节日,庆祝方式也五花八门。
实际上,元旦并不是传统印度教或印度历法节日。不过,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变迁,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也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一样,加入聚会、音乐会和文化表演等庆祝新年的活动中来。
1月1日清晨,人们会提着精制的小灯笼,拿着“红粉包”出门,向老人和亲友拜年,见个面,道个喜,相互在额头正中点上红点,以示吉祥。
不过,仍有不少独特的庆祝方式传承下来。比如,在印度有些地区,人们会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年。还有的地方会“以哭代笑”,因为当地人认为,用哭声迎接新年能够表达对人生消逝的感慨。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一样的习俗,印度新年也有“痛哭元旦”之说。
事实上,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篇《新年祝福》就是在元旦慨叹人生易逝的代表作之一。“哦,旅人,旧岁之夜衰惫不堪,终于辞别人间。照耀你道路的阳光,带来了呼吁——赞颂湿婆的歌唱。网状的阡陌上的音乐,悠长、凄凉,趋于微弱。似有迷路的僧人,在弹奏哀怨的单弦琴。”当然,这位文豪并没有一味哀伤逝去时光的意图,而是以一种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方式,劝导大家展望前路莫要回头。
有趣的是,尽管后人常用泰戈尔的《新年祝福》来抒发情感,但也有人指出,泰戈尔原先想写的并不是公历新年,而是印度传统历法中的传统新年。
在印度,“哪一天才是新年”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难回答。印度各地区、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年历,自然也有各自不同的“新年”。即便到了今天,印度的北方邦、比哈尔邦、泰米尔纳德邦、马哈拉施特拉邦等依旧沿用古历法,因而会在每年公历3月22日前后庆祝新年。除此以外,还有一些节日虽然在历法上与新年伊始无关,却同样承载着除旧迎新的使命,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新年了吧。
还以泰戈尔为例,其父倡议的“九月集”是孟加拉历史文化的体现,也是如今西孟邦和平乡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。九月集于孟加拉历丰收季第7天开始,通常在公历12月24日前后,为期4天。庆祝该节日的人们自然不会忘记这一节日的先驱。常常会有学校组织师生,学着传说中泰戈尔父亲在树下修行、思考人生的样子,齐坐于大自然中,聆听台上学生吟唱与泰戈尔有关的歌曲,在祈福的同时缅怀先贤。
正因为此,有人认为,泰戈尔写《新年祝福》时大抵想的是公历新年前几天的九月集节日。不过,也有人据此认为,这篇诗文是献给“所有新年”共同的礼物,毕竟在很多印度人心中,洒红节、排灯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也都带有辞旧迎新的意味。
“一年365天,366天在过节”,这一说法听着诙谐,但也着实反映出印度的现状。在纷繁复杂的节日背后,不同信仰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满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,真实地期盼着、真诚地努力着。
说回公历新年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印度许多大城市的跨年庆祝活动越来越现代化。比起传统上家家户户挂起小灯笼,大城市里的霓虹灯和投射屏更加绚丽。比如,在孟买,跨年夜的场景看起来已经和其他国际大都市没什么区别了。人们会聚在一起,伴着新年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变动一起倒数、欢呼,许多人还会在海滩上毫无顾忌地脱掉鞋子,站进海水里同不认识的朋友们一起笑闹。倒计时结束,钟声敲响,在一片片“新年快乐”的欢呼声中,海滩、马路、天桥全都沸腾起来。
元旦代表着新一年的开端,它不仅是全球各国一同欢庆的时点,更是许多人对人生、对未来许下期盼的特殊时刻。尽管不同文明、国家、民族、地区对新年的庆祝方式千差万别,但人们的情感表达——无论是喜悦、欢乐还是惆怅、哀伤——总有许多共通之处。
新年的日期随着历法的变迁不断变换,人们庆祝新年的方式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,但不变的是人们对于未来的种种期许。无论是渴望平安、希冀丰收,还是期盼着有朝一日能与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,人们总会感受到希望的力量,将笑与泪尽数交付其中。
泰戈尔说:“每一步的挫折是给你的无形无价的贽礼。”每逢新年之际,灯火通明之时,相信这句话会一遍又一遍地激励芸芸众生,洗去过往的尘埃,在时间维度上,朝着更美好的前方迈进。